纯粹·海子评传(第五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纯粹·海子评传(第五版)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将海子一生的诗歌创作,纳入到大的精神场域中来观察和考量,既对海子一生做了客观的描述,又对海子的创作契机和诗歌的价值,重新进行评价和分析,对读者正确了解诗人海子有独特的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海子研究专家、诗歌批评家燎原《海子评传》的修订版。作者根据当代重量级诗人海子的作品及其经历,将诗人的一生和诗歌创作,纳入到大的时代场景中来观察和考量,对海子的一生做了客观的描述,勾勒出这位当代传奇诗人的生活、情感、思想的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对海子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对其创作契机和诗歌的价值做了深入分析,使一个独异的青年诗人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有助于读者正确了解和理解诗人海子。全书语言激扬,感情丰沛,对诗人海子的赞誉溢于言表,是一部激情与理性交织的传记作品。
书籍目录:
一 |春天,十个海子 001
二 |“风吹在海子的村庄” 005
1.查湾:落日中的山岗 005
2.你的母亲是樱桃,我的母亲是血泪 018
3.形形色色的造访者 038
4.西川:安抚了逝者魂灵的《海子诗全编》 047
5.高河中学 054
三 |北京:大学时代 061
1.三位安徽现代文人的背影 061
2.在古典哲学的黑暗王国 064
3.浩瀚夜空中的先秦星相 070
4.骆一禾:朝霞派遣的使者 077
四 |烈日烤红的北方平原 093
1.《河流》:从水中划上北方陆岸 093
2.《传说》:北方心头难受的火啊 101
3.泅泳在《但是水、水》中的玄武 110
4.家园洪水中的龟王 121
五 |雨水中的草原与麦地 131
1.追随:高原腹地的三幅风景 131
2.欢乐、顽劣的先锋少年 142
3.学院派的技术主义时代与王 153
4.麦地:刀子割下的良心 164
5.诗坛上尴尬的“傻弟弟” 180
六 |在昌平的孤独 187
1.昌平:没有回声的寂寞 187
B·阳光灿烂的初恋 196
3.“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202
S·“对我有无限的赠予” 217
七 |大地上的放逐 229
1.南方冬雨中的浪子叶赛宁 229
2.江湖水暖的四川之旅 248
A与P:妹妹和姐姐 257
4.在西藏:今夜拉萨河没有女神 264
5.“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276
八 |“七部书”:焚身于太阳的幻象 289
1.“太阳七部书”的缘起 289
2.“七部书”概要 299
3.“七部书”核心的太阳 315
4.诗学文论:“七部书”之外的第八部 348
九 |形而上死 365
1.几个相关事件 365
2.桃花的幻象和七份遗书 372
3.“适时而纯洁的死亡” 391
十 |后缀:一个注和若干补充 407
作者介绍:
燎原,生于1956年,本名唐燎原。当代诗歌批评家,著有中国西部诗歌专论《西部大荒中的盛典》,诗集《高大陆》,批评随笔集《地图与背景》,以及《一个诗评家的诗人档案》《海子评传》《昌耀评传》等专著多部。主编《二十一世纪十年中国独立诗人诗选》《昌耀诗文总集·增编版》《神的故乡鹰在言语——海子诗文选》《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昌耀诗文选》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一个天才少年诗人以他诡谲的离去,留给这个世界持久的追念和猜测
海子短暂一生所致力的两个根本性的诗歌命题,一个是天空,一个是黑夜。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卖点
海子研究专家、诗歌批评家燎原《海子评传》(第五版),从专业视角和大的时代场景中,对当代重量级诗人海子其人其诗做了深入分析和考量,激情与理性相交织,使一个独异的青年诗人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有助于读者正确了解和理解当代传奇诗人海子。
编辑推荐
一部全面解读诗人海子的专著。作者燎原历经数年悉心打磨,本着知人论诗的原则,将海子置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的背景中,结合诗人出身农家的经历,聪颖敏感的性格,勾勒出这位当代重量级天才诗人的生活、情感、思想的轨迹,在此基础上解读他的代表性作品,使一个独异的青年诗人形象鲜活地矗立在读者面前。该书的语言充满了诗意,与内容相得益彰。
书摘插图
《海子评传》文摘
五 |雨水中的草原与麦地
1.追随:高原腹地的三幅风景
地理再次作为一种宏大的精神场景,凸现在海子的创作中。
随着精神心灵对北方腹地的深入和在长安空间中的盘桓,海子在“玄武”这个密码上关于土地与水之总体关系的探究,已于他的三部长诗中实现了接近穷尽性的表达。此时,他的心中已逐渐明晰了另外一重地理场景,并不断地向它趋近。这一场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继续向西北方向延伸,到兰州后叉开两条路线,或经西宁、青海湖、格尔木;或穿河西走廊,经敦煌又向西南弯向格尔木,然后,在渐行渐高的大地地幔,踏上青藏高原腹地。
海子以他1986年的一系列短诗,向我们表明了他此间一次浩瀚的远旅。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中诸多散乱的地点:青海湖、祁连山、敦煌、额济纳、黄金草原,被蒙古族人称之为“青城”的呼和浩特以及西藏等地拣选出来,然后加以排列组合,便大致上可以描绘出这样一幅旅行线路——首先是乘火车从北京直达青海的西宁,继而乘汽车——西宁→青海湖→格尔木→西藏拉萨——这是他的进入路线。折返线则似乎更为浩瀚,并且有着浓重的漂泊色彩。其线路大致为:拉萨→格尔木→当金山口→敦煌→嘉峪关→内蒙古阿拉善高原西北角的额济纳→包头→呼和浩特→北京。这次远旅的时间,大致上是在1986年的七八月间,亦即这一年的暑假期间。
而我们从这一线路上不难看出,海子此番远旅的三个主要文化地理目标:青藏高原,敦煌,内蒙古为代表的北方草原。
海子此前和此后的诗歌中有大量迹象表明,他对于这三个目标一直魂牵梦萦。那么,这三个地方又有什么呢?
从直接的原因上说,这三个地方在1986年之前,已产生了昌耀之于青藏高原,杨炼之于敦煌文化枢纽,张承志之于蒙古草原,这样三种诗歌和文学艺术类型。
在外界看来,这大约是三个互不关联的诗人和小说作家,而在海子的眼里,他们则是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之外的游牧文化,亦即青藏高原与北方草原那种具有大地品质的写作,联结起来的三位人物。
身居青海的诗人昌耀,在结束了青藏高原上长达20多年的“流放”生涯后,于1979年开始,先后写出了《大山的囚徒》《山旅》《慈航》《雪·土伯特女人和她的男人及三个孩子之歌》等带有自传性质的,生命苦难与高原魂气合一的长诗;写出了《河床》《圣迹》《寻找黄河正源卡日曲:铜色河》《旷原之野》《巨灵》《牛王》等将此在的现实生存、民间场景置于历史大时空的,为高原精神和形体造型的诗篇;写下了《驻马赤岭之敖包》《风景:湖》《鹿的角枝》《月下》《在敦煌名胜地听驼铃寻唐梦》等精粹的西部自然抒情短章。关于青藏高原或者说包括了敦煌和天山板块的中国西部,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像昌耀那样,以苦难的生命经历和深刻的文化感应写下如此逼近大地本相的作品。一个特殊的现象是,对于昌耀作品价值和内蕴的体认,除了牛汉、邵燕祥、张承志、周涛等部分富于西部文化感应力的诗人作家外,他的知音或他诗歌的激赏者,又恰恰来自79级前后的一大批青年学院诗人,以及部分青年先锋诗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昌耀诗歌的读者圈子,与此后海子诗歌的读者圈子,既有相异的部分,但在很大成分上则是重合的。对于骆一禾这位艺术鉴赏目光超群的青年诗人来说,除了大学期间激赏北岛的诗歌,并以之为选题书写了长篇毕业论文外,他此后在当代诗界看重的诗人,便是昌耀和海子。1988年,骆一禾与张玞在《西藏文学》上关于昌耀诗歌的《太阳说:来,朝前走》这一长篇评论中写道:“……我们必须说出长久以来关注昌耀诗歌世界而形成的结论:昌耀是中国新诗运动中的一位大诗人。如果说,大诗人是时代因素并体现了它的精神主题和氛围,那么,我们当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这一词汇的。”
值得注意的是,骆一禾的这一“大诗人”,与他1989年关于海子诗歌的“大诗”指认,以及海子自己对“大诗”的写作渴望,在概念和实质上都有着明确的交叉关系。
而写作方向相同,有着同样艺术鉴赏力的海子,对于昌耀诗歌的深层感受当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后面将会看到,他的写作在许多地方呈现着对昌耀诗歌的折射,以及多方面的暗合。
但是,海子更为关注的,则是产生了昌耀诗歌的那个地理文化空间,而不是昌耀本人。1992年以前一直在青海生活工作的我,曾先后陪同诸多从内地到青海的诗人,诸如四川的黎正光、廖亦武,上海的宋琳,浙江的伊甸、沈健以及北京的唐晓渡等,拜访过昌耀。据我所知,另外一些未到青海的诗人,诸如骆一禾等,也与昌耀有过较密切的书信交往,而唯独两度经西宁前往西藏的海子,却与昌耀没有任何往来。这在我看来,一方面是缘于海子与陌生人,尤其是与陌生的名人交往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则是与自己内心看重的,且在类同方向上写作的重要诗人,保持必要距离的自尊。
我在前边已多次提到了杨炼。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甚至是潜在地导引了海子的诗歌走向,对海子影响的当代诗人。在朦胧诗已经逐渐走向式微的后期,杨炼竟奇迹般地打通了从西安的半坡遗址开始,经河西走廊而至汇集了中国的儒释道文化,印度、阿拉伯乃至古希腊文化的文化枢纽敦煌,然后折入西南方向的青藏高原这一道路,建立了自己以《礼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和游牧文化中的史诗高地。《礼魂》之后,杨炼又写出了大型系列组诗《西藏》,进一步拓展了他的史诗帝国疆域。而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在组诗《西藏》每个章节之首,杨炼都援引了《奥义书》中的一段文字。表明了他对一个新的文化艺术资源的发现和进入。
《奥义书》是印度古老的经典文献《吠陀》的后部分,也是古印度宗教哲学著作的集成,它探讨宇宙本源和个人精神灵魂问题的神秘主义世界观,成为印度哲学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问题的实质不在于这部古老著作的深奥,而在于杨炼始终生气勃勃的诗歌抱负和锐利宏大的文化视野。如同他奇迹般地由文化枢纽敦煌贯通了一条中国原生文化的史诗之路,他之能够在当时中国先锋诗人的西方现代主义热中,把目光转向古老的印度而寻找哲学和精神的启示,实在让人感到其思维穿透力的不可思议。
此后,杨炼又完全以《易经》的卦象演绎为框架,创作了更大规模的由《自在者说》《与死亡对称》《幽居》《降临节》四首系列组诗组成的《太阳与人》。《太阳与人》标志着杨炼从文化地理的源头追寻,到文化经典的源头追寻。而他在此以更为宏大之势进入的先秦文化,正是海子长期痴迷流连的文化空间。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海子与杨炼极为相似——都是以地理和文化背景为写作资源的诗人,并且,他们所依持的空间几乎完全重合。当海子追寻杨炼《礼魂》的线路,在长安这一地理文化板块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掘进,并进而追踪至敦煌和青藏高原后,这时,杨炼的组诗《西藏》则进一步对海子显示了特殊的意义。《奥义书》在《西藏》中的突现,很难不给海子以广阔的空间联想和方向路径的昭示。这时候,当杨炼的思维触角伸触到《奥义书》这一印度文化的核心,并从它神秘的东方哲学文化品质,反观到了中国先秦文化中的《易经》可供无限解析的丰富内涵,进而把注意力再次弯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时,此时已经结束了浩瀚先秦文化盘桓的海子,则适逢其时地由此看见并进入印度。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契机,是一直追踪着杨炼史诗路径的海子,开始与杨炼分道扬镳的转折点。
也就是说,在杨炼的雪地车从半坡开始,一路西北而行,从青藏高原的冰雪翻越喜马拉雅山而至印度,继而又向中国先秦文化回弯的这个地方,海子远随其后,一直做跑道滑行的双引擎飞行器,在距离逐渐地缩短中,至此蓦然腾起,不再回头地一直向西,开始了途经古巴比伦、阿拉伯、耶路撒冷、古希腊,后直至古埃及的飞行。如果我们把埃及的金字塔视作一部隐形的天梯,海子的飞行器则到此拉起闸杆垂直上升,直至遁入太阳。
张承志则代表了由内蒙古亘贯的北方草原。他是中国当代小说作家中为数极少的本色性诗人,也是由中国北方的崇山大河和天风浩荡的游牧文化,更改了当代文学趣味的作家。他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上长达4年的知青生涯,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学习,中国社科院民族历史学方向上的硕士学业深造等一系列经历,以及他本人的回族血缘,使他的创作在内蒙古草原义子(如《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黑骏马》《金牧场》),中国北方诸大山脉河流间民族人文地理历史的踏勘(如《北方的河》《大坂》),甘宁青黄土高原上回族人的心灵史造型(如《黄泥小屋》《西省暗杀考》《心灵史》)这三大板块中持续延伸,并相继突起为块垒峥嵘的文学高地。从血脉、血缘、大地魂气的主线上,将一片地域上人群的此在与彼在的历史大光阴相贯通,由之而扩展出一个个热穆痛楚,由种属生命链贯通的文学空间。
对于一个怀有地理文化敏感和语言敏感的诗人来说,只要他面对地图上北方草原和青藏高原那星罗棋布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地理命名,诸如木曲、当曲、牙哥曲、那仁郭勒河、奈齐郭勒河等等,便会产生无穷的好奇、猜测与联想。
而于公元13世纪崛起的蒙古草原帝国,在整个北亚、中亚及青藏高原的黑夜,则以铁骑的洪流冲决了一个又一个疆域的界碑之后,又以自己的语言重新为草原大地命名。所以,在这一广大地域,所占比例、分布面积广的,便是蒙古语言的地理命名。
而这其中,就有一个语源含混但语义清晰的地理称谓——海子。
关于这个称谓,《内蒙古风物志》有这样的解释:在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散落着许多内陆湖泊,是沙漠中水草丰美的地方,当地牧民称为“海子”。
那么——海子,便是沙漠中水草丰美的水泽。
很难说这是一个纯粹的蒙古语的命名,因为它完全可以用汉语望文生义的方式来解读——大海形态上的比普通湖泊还要小的“海”。因此,它又很可能是近代的内蒙古牧人对汉语“海”这个字的借用,后又固定为自己的一个专门词语。这样说,是因为它虽然是汉语的音与义,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没有这样一个固定语词。而作为一种明确的地理形态称谓,它却广泛地分布在历史上蒙古人活动过的地方。从内蒙古西部的乌梁素海、乌兰呼海、乌兰套海(这些沙漠中诸多的“海”,实质上都是“海子”一词的简称),到新疆的大西海子水库、小海子水库,甘肃西北角的花海,青海境内的花海子、乱海子,四川藏区的海子山,贵州西北角的小海子……此外,在北京平谷县(今平谷区)以西约15千米,北距长城五六千米之遥的地方,还有一个海子和海子水库。
另外,从内蒙古呼和浩特以东的地方并没有这种地理称谓来推猜,它当是内蒙古西部的牧人,或者从更早的蒙古骑士时代就开始使用的一个词语。并随着蒙古铁骑的西征和部族迁徙,而将这个命名固定在戈壁沙漠的牧场水泊中。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地名现象,在一片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地理命名中,唯有“海子”这个称谓,从内蒙古西部草原,中经甘肃、新疆、青海继而弯向云贵川高原的广大地域,连接出一条长长的折线。犹如当年一支蒙古先遣兵骑,孤军深入留下的路标,更好像是这支兵骑头顶勺柄弯折的北斗七星,散落在高原边地的荒漠草甸……
1984年,刚刚20岁的诗人查海生,是否已经从地图和有关的历史地理书籍中,感受到了这个地理称谓孑遗的荒凉?从那一迢递的大折线中,感受到了蒙古骑士荒原腹地孤旅游弋的先锋的凌厉——犹如自己即将在中国当代诗歌无人区的独立突进?或者,他还从这一地理称谓的分布线路中,感受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召唤?而它星辰一样在大地上水泊明镜般的荒凉之美、清旷之美,想该是已经夺去了少年查海生眺望的心魂。
以前的夜里我们静静地坐着
我们双膝如木
我们支起了耳朵
我们听得见平原上的水和诗歌
这是我们自己的平原、夜晚和诗歌
如今只剩下我一个
只有我一个双膝如木
只有我一个支起了耳朵
只有我一个听得见平原上的水
诗歌中的水
…………
是谁这么说过 海子
要走了 要到处看看
我们曾在这儿坐过
这是海子1986年8月在《海子小夜曲》中写下的诗句。他记写了以前那些个在农耕的平原上倾听“诗歌中的水”(这应该正是指他的《河流》《传说》《但是水、水》)的夜晚。而在那样的夜晚,他是否听到了农耕平原之外更遥远的召唤——“要走了 要到处看看”?此时,当《河流》《传说》《但是水、水》这三首长诗已托付了他对农耕平原和水的心神,完成了他对血缘相系的农村与土地的艺术造型,亦即翻过他诗歌重要的一页之后,是否再次听到了由昌耀、杨炼、张承志在游牧文化中所激起的“大诗”的召唤?那恰恰正是由“海子”这个地理称谓贯通起来的一片文化历史空间。
事实上,这种感应从更早的时候就已开始。1983年,从北大毕业时的海子在自己部油印诗集《小站》的封面,署上自己的本名“查海生”。而从1984年写出《亚洲铜》起,中国诗坛便开始出现了“海子”这样一位诗人的名字。
关于这个笔名,苇岸曾在他的《怀念海子》一文中有过这样的记述:“海子原名查海生,我以为他的笔名是取‘大海的儿子’之意,海子否认了。当时我孤陋到尚不知蒙藏高地的湖泊,是被诗意地称为‘海子’的。”尽管这里对“海子”一词的词源语义解释得并不准确,但也不能算作苇岸的孤陋寡闻,因为它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语词。而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作为一个南方的农家子弟,海子之能在大学毕业不久的1984年就注意到了这个语词,则使我们不难想见,他此前已经开始的,在遥远草原上的心灵跋涉和地理探源。这样,他诗歌初的土地与水系列,便自然地归结在一个宏大史诗计划的区段。也就是说,起码从1984年开始,他就看清了在青藏高原上,构建自己大诗的道路。由此在“河流三部曲”之后,开始了自己诗歌的又一区段。
然而,在考察了海子漂泊草原的形而上因素时,还有一些微妙的更具体的因素必须参考。在“河流三部由”形而上的风景之外,他双轨并行的短诗——那些个人情感的记写和艺术心灵浸渗的结晶体,则似一颗颗钻石,在它们不同的棱面,折射着更为纯粹的心灵艺术之光。
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有意义的传记,半是招魂,半是考辨。它邀请我们浴火,它邀请我们经历奇迹;它将海子那幻象汹涌、实体毕现,有时噼啪作响,有时杳渺寂阔,同时又火光飞溅、速度骇人的广大世界推展于我们面前。不 仅如此,在这部评传中,燎原还将海子置诸一部有待重新发现、有待重新认识的诗歌知识谱系,使我们得以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重新品读海子独异的写作。
——西川
燎原以敏锐的艺术直觉、丰赡的诗学知识和独到的诗歌体悟,探访先锋诗人的艺术世界,其背后的问题意识和知识图景,绝不限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先锋诗人……尤其值得嘉许的是,他的典范之作《海子评传》和《昌耀评传》,令人信服地确立了研究海子和昌耀的认知图式、分析框架、对话姿态、基本理念,成为此类研究难以逾越的诗学标杆。
——第五届“美丽岛·中国桂冠诗学奖”授奖词
燎原的文字,不仅仅是对“海子”这一具体个体的指认,而是对思想者、精神生活者、生存状态和价值体系的确认。由于他个人的忘我的燃烧,才把海子还原成一颗光焰万丈的真正的太阳。可以说,《海子评传》是一次诗性创作,是一部独特的诗篇。因此,燎原和骆一禾、西川一起,终于把“海子”这部具有创世意味的长诗写完了。于是,一个海子才真正变成了十个海子。
——凹凸
2010年6月,我次听到西川说起燎原“直觉式”写作能力之于学院派“引经据典式”写作的不同……可以说,对天才诗人海子,只能以天才的方式进入,天才是不可复制而du创的,论者的叙述角度叙述语言也应该不可复制而du创。西川的话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是燎原而不是其他人把握到了海子的精髓。
——安琪
前言
海子评传-前言、序言
第五版前言
燎原
《海子评传》此前共有4个版本。
首版本《扑向太阳之豹——海子评传》,2001年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第二个版本《海子评传》(修订本),2006年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第三个版本《海子评传》(二次修订本),2011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第四个版本《海子评传》(修订版),201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从以上的版次信息可以看出,首版本之后的3个版本,都是以每隔5年的时间节奏,对前一个版本的修订和升级换代。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每一个5年出版合同到期后,同一版本的评传也基本脱销,所以又有出版社联系我再版。但初书写这部评传时,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对于海子本人及相关的周边信息,当时很难悉数掌握,而随着这部评传出版后的某种“激活”因素,又有重要的信息出现,包括初心有顾虑的相关人士主动提供资料。而每一个修订版的出版,又都是一次新的信息打开和涌入,如此再一再二再三,既促成了这部评传的不断丰富,也构成了必须再修订的前提。这种“必须”还在于,当某些关键性信息植入后,原先的枝节性信息便需要淡化或删除;其次,则缘于时间迁延中感受力的深化,要求我必须做出新的表达。因而在后面的版本中,我都一次又一次地施行了大规模的“手术”,即使内容更为丰富翔实,也使表达更趋结实精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作品也是时间之手和我自己共同打磨而成。而这种打磨,到第四个版本为止,我认为已经完成。
所以,现在的《海子评传》(第五版),除了这个《前言》和正文中局部文字的调整外,基本上再无变动。
后要说的是,在近年来的诸多诗歌活动中,我不时听到一些新见面的业内人士,包括现今风头正健的教授、副教授们向我提起,说他们上大学时或在高中时代,即已读过《海子评传》。这让我突然想到,从这部评传的首版本到眼下的第五版,转眼间已是20年的时光。就此而言,它也算是在一代甚至两代人的阅读史上,留下了记忆的一部书。而在20年的时光中,一部书能由5家出版社接力性地相继出版,这无论怎么看,都像由各种合力促成的一个奇迹。
谢谢奇迹。
2021年4月22日
于威海蓝波湾
首版序言
西 川
海子并不需要一部《海子传》或《海子评传》,他的生命已经转化为他的诗歌,他因他的诗歌而长存于我们的记忆。是我们需要一部海子的传记,以便使我们自己确信我们就在他的身边。曾有人建议我来写一本《海子传》,但我自认为不是海子合格的传记作者:明显的事实是,对于海子,我无法做到客观,这意味着我可能会无限夸大我能够理解的海子的部分,而忽略了我不能够理解的海子的部分。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也接触过几位自告奋勇要为海子立传的人,但我不得不说他们并不适合从事这项工作:他们有一种通病,即关心自己胜过关心海子;他们错把海子当成了他们自我幻觉的载体。作为海子诗歌的读者他们或许合格,但作为海子传记的作者他们由于缺乏对于传主的识见而存在致命的问题。更有甚者,个别人甚至因为自己有了为海子作传的念头或打算,便觉得对我拥有了某种权力,这令我反感乃至厌恶。1997年4月,曾有一位长沙的小姐因欲作《海子传》而要求与我见面,但她又在信中事先警告我:“你我不妨先各自做好话不投机的准备,老实话总是不大好听。”我不知她为什么觉得对一个她从未见过的人有说这种话的资格,也不知她有什么“不大好听”的实话要对我说。我自知没有权力代海子选择其传记作者,但我有权力选择是否要与某位海子的准传记作者合作。我对只想为自己的冲动、狂想、开悟、心得作传而并不真想为海子作传的人根本毫无兴趣。既然海子是我的朋友,那么在我这里,海子就决不可以被冒充。所以对于那位长沙小姐,我干脆回信说:“我们不必见面。”
海子是一团火、一颗星,但仅只了解这一点并不能写成一本有关海子的书。像为任何人作传一样,为海子作传的人也必须做大量脚踏实地的工作,包括阅读那些构成海子精神背景的书籍,对现成的材料进行细致地比较和分析,寻找并发现线索,对一些当事人进行采访,甚至进行必要的实地勘察。一句话,这其中有一部分属于十足的学术工作,不是个人冲动、气功幻觉或自我期许所能够代替的。也许海子是一个拒绝分析的人,但海子的传记作者可能不得不违逆海子对分析的抗拒。唯其如此,海子才能脱离那种常见的囫囵吞枣式的颂赞而对真正的研究者构成考验。然而,在海子的研究者中囫囵吞枣式的颂赞比比皆是,例如他们可以在对《罗摩衍那》《奥义书》《摩奴法典》等为海子所迷恋的印度古代圣典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称扬海子从古印度文化中获得了伟大的滋养。据我对印度文化的了解,海子显然并未接受印度人的相对精神和时间观念(否则他不会进入死亡加速度的语言程序),他诗歌中的杀伐幻象也与印度人的杀伐幻象貌合神离(印度人的杀伐幻象不是焦虑和绝望的产物)。但看来一个真正的印度对于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海子需要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印度,他需要这样一个印度向他投掷宝石和雷霆。海子有一种高强的文化转化能力,他能够随时将自己推向或者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远方,与此同时,他又能够将这或者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远方内化为他生命本质的一部分。当他说“这就是独眼巨人的桃花时节”时,我们不会联想到希腊神话,我们觉得这里的“独眼巨人”简直就是昌平或查湾村里的一个怪物。那么,海子的研究者们应当怎样把握海子的文化转化能力呢?
我对那些读过几首中外诗歌、知道几段文人逸事、能够生搬硬套几个学术术语的所谓文学研究者嗤之以鼻。我尤其不能容忍他们将海子与西尔维娅·普拉斯、朱湘等人拉扯在一起。普拉斯、朱湘、海子都选择了自杀,就像鲁迅、沈从文、罗伯特·洛威尔都选择了活着。这后三位选择了活着的人有什么一致之处呢?所以海子之死并不需要从普拉斯之死或朱湘之死获得意义。海子是自足的,有能力的研究者自然懂得尊重海子的自足性。至于说到普拉斯,她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但与海子无关;而朱湘,只是一个有怪癖有形式感却缺乏创造力的人,海子强他一万倍。
很显然,拿海子与其他人进行简单的类比称不上严肃的研究工作。由于某些所谓的研究者在精神上达不到研究海子所需要的强度,在视野上不能接近海子的广度,在直觉上平庸至极,因而他们非但没能给海子一个准确的定位,反倒进一步暴露出:即使对他们用以定位海子的人物,他们也缺乏了解。海子生前曾写过一篇短文《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于是每一位讨论海子的人便都会按照这一路标找到荷尔德林。本来他们应在荷尔德林面前多少有些茫然无措,但他们恰好读到了海德格尔论荷尔德林的文章,于是他们便以请荷尔德林的名义请来了他们更加一知半解的海德格尔。不管海子如何是一位行动的诗人,他都被海德格尔现成的“思”的夹子所捕获。海子的研究者们觉得这一下为海子找到了一处安全的小屋,没想到海子转眼之间便在墙上掏出个洞,溜向了有篝火的地方。到头来海子还是海子,海德格尔还是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还是荷尔德林。
我不否认海子与荷尔德林有一些重要的相似处,所以我在阅读斯蒂芬·茨威格《与魔鬼作斗争》一书中有关荷尔德林的章节时想到了海子:
回归和向上是他心灵追求的方向,他从不渴望进入生活,只想超越生活。他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任何与世界的联系,即使是在斗争的意义上。
因此我把他的伤感称为一种莫名的陌生感,一个在天堂外迷路的天使所具有的悲伤。
荷尔德林恰恰不是根据重力、色彩,这些具体化的手段来选择语言,而是根据飞翔力、离心力这些抽象化的载体,这些载体将诗人从低等世界载入了高等世界,载入了激情的神性世界中。
我在此只是有选择地摘引了几段茨威格有关荷尔德林的并不算十分精彩的文字(出于种种考虑,我把茨威格那些更精彩的文字留给读者自己去寻找,去阅读。此外我还想再次提醒读者,任何人对荷尔德林的任何评述都不应代替我们对海子本人的深入阅读),但仅从这几段文字中,我们已能看出一个好传记作家、研究者对于传主所做出的直取本心的努力。
所以,当我读到下述论及海子的文字时,我无法不为之心动:
一个诡谲的野孩子突然发傻般一念如电的心灵悸动,使我们由庞杂的文化沉积和基本的生命天性组合的复杂的情感经验,被这旁门斜出的一念之电打个正着,竟也因此而“无端地想哭”!
正是这种不外溢的“羞涩与温柔”,截高了他内心的情绪水位,并掉转了其方向,使他将其完全用之于诗歌的创造。
海子……一直向西,开始了途经古巴比伦、阿拉伯、耶路撒冷、古希腊,后直到古埃及的飞行。如果我们把埃及的金字塔比作一部隐形的天梯,海子的飞行器则到此拉起闸杆垂直遁入太阳。
这些虽未将海子带入考辨,但却对他做出了准确描述的、充满灵动的文字出自燎原的《海子评传》。燎原的文字我以前读到的不多,但他写于1989年11月的有关海子与骆一禾的文章《孪生的麦地之子》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篇文章帮助许多有劲没处使的血性青年抓住了海子诗歌中的“麦子”意象,并由此在他们自己的诗歌里大面积地“种下麦子”。通过那篇文章,燎原表明他对海子有一种血亲般的理解,或者说他以自己的精神呼应了海子的精神。他直入生命的写作方式推开了迂阔的理论定说,使得他居然能在只读到海子的《土地》和那些被收入《海子、骆一禾作品集》的有限作品的情况下,对海子做出准确的判断(附带说一句,南京出版社1991年版《海子、骆一禾作品集》的编者周俊、张维从未获得过海子、骆一禾作品的授权。该书所收海子、骆一禾的作品多有讹误)。
我们可以把燎原的《孪生的麦地之子》一文视作这部《海子评传》的前奏。经过对海子全部诗歌的反复阅读和研究,经过对有关当事人多方寻查和采访,燎原写成这部充满激情和力量的《海子评传》,其本身便是一部行动之诗。这是一部有意义的传记,半是“招魂”,半是考辨。它邀请我们“浴火”,它邀请我们经历奇迹;它将海子那幻象汹涌,实体毕现,有时噼啪作响,有时杳渺寂阔,同时又将火光飞溅、速度骇人的广大世界推展于我们面前。不仅如此,在这部评传中,燎原还将海子置诸一部有待重新发现、重新认识的诗歌知识谱系,使我们得以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重新品读海子独异的写作。依然是不仅如此,在这部评传中,燎原还将海子置诸中国20世纪80年代特殊的时代写作环境当中,寄托了我们对于那个时代、那个时代亢奋的诗歌创造,以及那个时代行色匆匆的种种人物的持久怀想。
在这部评传的写作过程中,燎原曾多次与我通电话并曾就一些问题与我面谈。我之所以特别提到这一点,就是因为我由此了解到他的责任感和耐心。他给多少人打过电话、与多少人做过交谈以便核证事实与材料我不知道,但通过他的工作,一些有关海子的情况得到了澄清。例如,我曾以为海子在生命晚期反复写到太平洋,是其将幻象挥霍到极限所致,是其生命解体的征兆;但燎原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解释,令我恍然大悟:太平洋之所以涌入海子的诗歌与他所念念不忘的B渡海跨洋远赴异国有关。这个形而下的信息加深了我对海子绝望感受的理解,它也再一次印证了许多诗人、作家、思想者指出过的一件事:任何绝望都是渊源有自,任何想象、幻象都不仅仅出自形而上学。当然,我对燎原有关海子诗歌与生平的个别结论并非没有保留:在本书第八章节中,燎原认为海子那些写到西方古今诗人、作家、哲学家(萨福、荷尔德林、梭罗、波德莱尔、托尔斯泰、卡夫卡、马克思、维特根斯坦、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等等)的零散短诗,都应像《献给韩波:诗歌的烈士》《水抱屈原》和《但丁来到此时此地》一样被归入《太阳·语言》一部,否则“它们在海子的短诗中显然太突兀,缺乏一种对中心事件或背景的依傍”,但我宁愿相信那些零散短诗与《太阳·语言》无关。那些诗多数是随手写下的,有太大的随意性,并不具备进入《太阳·语言》的建构性。我相信诗歌写作中的偶然现象,在海子身上,尤其如此。当然我并不想将我的这一看法强加于燎原和读者。
阅读这部《海子评传》,我心中涌起阵阵亲切、伤感和落寞。那个精干的小个子:大眼睛,戴眼镜,两腮胡子纷乱——他没有死去,正如他曾在梦中向我否定的那样。关注海子的人们通常了解海子与骆一禾晚期诗歌的内在关联,但是他们不太了解在海子和我本人诗歌写作的初期有过相互模仿的阶段。我们曾经共同油印过一册诗集《麦地之瓮》。燎原在本书中提到海子的一行诗:“秋雷隐隐,圣火燎烈。”他问道:“‘燎烈’一词又何来?”“海子决不认为自己有必要去遵循什么语法规则,讲什么逻辑道理……”但是,这句“圣火燎烈”却是海子从我的《雨季》当中借用去的。即使到海子诗歌创作的晚期,即使我们各自的写作方向已有所不同,我们依然关注对方的写作。在海子的《太阳·弑》中有一段《摘棉花谣》,那是我提供给他的(海子原想为这部诗剧取名《弑君》,骆一禾建议他去掉了“君”字)。提及这些往事,我不是想自高自卖,而是一种温暖自然来到了我的笔端。我们有一些公开的不同,更有一些秘密的相同,那便是我们友谊的基础。往事如歌,昔人不再,不再有这样的朋友,不再有这样的兄弟。我想起有一个夜晚,在昌平,他喝醉了酒,冲我嚷道:“放开!放开!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要热爱胡作非为!”在他死后这些年里,每当我的创作走进死胡同,他那野小子的声音便响起在我的耳畔。
2000年2月4日
书籍介绍
《海子评传》(第五版),将海子一生的诗歌创作,纳入到大的精神场域中来观察和考量,既对海子一生做了客观的描述,又对海子的创作契机和诗歌的价值,重新进行评价和分析,对读者正确了解诗人海子有独特的价值。
本书是海子研究专家、诗歌批评家燎原《海子评传》的最新修订版。作者根据当代重量级诗人海子的作品及其经历,将诗人的一生和诗歌创作,纳入到大的时代场景中来观察和考量,对海子的一生做了客观的描述,勾勒出这位当代传奇诗人的生活、情感、思想的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对海子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对其创作契机和诗歌的价值做了深入分析,使一个独异的青年诗人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有助于读者正确了解和理解诗人海子。全书语言激扬,感情丰沛,对诗人海子的赞誉溢于言表,是一部激情与理性交织的传记作品。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盗版少(300+)
- 简单(329+)
- 目录完整(499+)
- 排版满分(426+)
- pdf(467+)
- 种类多(366+)
- 图文清晰(150+)
- 博大精深(351+)
- 内涵好书(386+)
- 体验差(547+)
- 不亏(489+)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丽: ( 2025-01-13 00:19:40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曾***文: ( 2025-01-05 17:29:15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宫***玉: ( 2025-01-17 05:57:22 )
我说完了。
- 网友 仰***兰: ( 2024-12-29 17:47:49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潘***丽: ( 2024-12-25 14:04:40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田***珊: ( 2025-01-04 04:05:12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陈***秋: ( 2025-01-10 00:25:19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相***儿: ( 2025-01-06 23:52:56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康***溪: ( 2024-12-26 00:22:06 )
强烈推荐!!!
- 网友 晏***媛: ( 2024-12-24 14:04:44 )
够人性化!
- 网友 养***秋: ( 2024-12-24 00:30:26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利***巧: ( 2025-01-20 13:50:34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沈***松: ( 2025-01-05 02:16:55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权***颜: ( 2024-12-29 20:05:11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中公贵州省公务员考试用书2016省考历年真题精解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最新二维码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我爱罗秘传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9787512350182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历年真题与模拟题详解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建设工程监理相关法规文件汇编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不写判决时写些什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假如我是蝙蝠侠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群星灿烂的年代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