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2015省考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附1680元名师领航系列面授课程+269元教材配套视频+99元网校代金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华图2015省考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附1680元名师领航系列面授课程+269元教材配套视频+99元网校代金券)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华图2015省考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附1680元名师领航系列面授课程+269元教材配套视频+99元网校代金券)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华图2015省考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附1680元名师领航系列面授课程+269元教材配套视频+99元网校代金券)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华图2015省考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附1680元名师领航系列面授课程+269元教材配套视频+99元网校代金券)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华图2015省考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附1680元名师领航系列面授课程+269元教材配套视频+99元网校代金券)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华图2015省考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附1680元名师领航系列面授课程+269元教材配套视频+99元网校代金券)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华图2015省考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附1680元名师领航系列面授课程+269元教材配套视频+99元网校代金券)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华图2015省考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附1680元名师领航系列面授课程+269元教材配套视频+99元网校代金券)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在笔者看来,真正有效的复习应该是结合自身水平分阶段进行,而不是囫囵吞枣、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是抓住命题的本质和命题的方向,而不是猜题押宝。随着近几年国内公务员考试难度的增加,行测部分的考试不再是单一考点,而是复合考点;不再是简单计算,而是高效估算;不再是知识再现,而是客观分析;不再是简单阅读,而是综合判断。
这是一本高效备考的必选之书,理论与练习相结合,系统复习。
书籍目录:
模块一常识判断
章政治
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节中共党史
★第四节重要文件考点解读
第二章法律
★节宪法与行政法
第二节民法
第三节诉讼法
第四节旧法修订
第三章经济
★节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节经济生活
第四章历史、文化
★节中国文化
★第二节中国历史
第三节世界文化
第四节世界历史
第五章地理、国情
★节中国国情
第二节地理学
第六章科技
★节中国科技成就
★第二节科技与生活
第三节高新科技简介
限时模拟考场
模块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章逻辑填空
★节实词填空
★第二节成语填空
第二章片段阅读
★节主旨概括
★第二节意图判断
★第三节细节理解
第四节态度观点
第五节标题填入
第六节词语理解
第三章语句表达
★节语句排序
★第二节语句衔接
第三节结语推断
限时模拟考场
模块三数量关系
章数学运算
节方程与不等式
第二节行程问题
第三节比例问题
第四节几何问题
第五节计数问题
第六节值问题
第七节费用问题
第八节初等数学问题
第九节杂类问题
第二章数字推理
节基础数列
第二节多级数列
第三节递推数列
第四节幂次数列
第五节非整数数列
第六节分组数列
限时模拟考场
模块四判断推理
章图形推理
★节数量规律
★第二节位置规律
★第三节样式规律
第四节空间重构
★第五节其他考点
第二章定义判断
节单定义判断
第二节多定义判断
第三章类比推理
节语法语义关系
第二节集合关系
第三节对应关系
第四章逻辑判断
节演绎推理型
第二节分析推理型
★第三节加强削弱型
★第四节前提假设型
第五节归纳推导型
限时模拟考场
模块五资料分析
章必学技巧
★节统计术语
第二节阅读技巧
★第三节速算技巧
第二章常考考点
节直接查找型
第二节计算型
★第三节大小比较
第四节综合分析
限时模拟考场
作者介绍:
公司创办于2001年9月16日,是集面授培训、图书发行、网络教学于一体,拥有专兼职教师及专业研究员三千多人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是国内公认的公职培训行业标准制定者和教育培训标杆企业,是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后勤干部培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等部门的合作单位。华图教育拥有遍布全国的35所分校、32个分部、200家学习中心,主要产品项目包括中央和地方公务员招录考试辅导,事业单位、军转干、三支一扶、村官、选调生、招警、招教考试辅导,以及口才与沟通、小语种、会计等培训项目。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模块一常识判断模块一常识判断
模块一常识判断
模块一常识判断
历年考情及题型综述
2011—2014年湖南省考常识判断题型题量汇总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政治2410法律3223经济2420历史、文化4555地理、国情3236科技5376管理、公文1000
常识判断主要考查考生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经济、政治、法律、历史、文化、地理、国情时政、科技等内容。
从湖南省考历年真题来看,历史、文化、科技部分占据了常识部分的半壁江山,经济、政治、法律、地理、国情、时政占另一半分值。预计2015年湖南省考仍会以历史、文化、科技为重点。考查方向集中在两个点:一是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二是与时政相关的知识点或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多的原理内容。其中政治、经济的考查集中在与时政相关度高的知识点,建议考生重点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2014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等相关内容。
备考指导
1.以真题为导向
常识判断部分考查范围广泛,真题如何考查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也是考生备考的指南。湖南省公务员行测考试的常识判断部分不回避热点问题,考生要重视时事政治,多关注时事新闻。
【例1】(湖南2012)2011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其中包括()。
A.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B.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
C.城镇化率超过50%
D.粮食总产量首次超过10万亿斤
【解析】C。本题考查时政常识。
2.抓住重点
行测常识判断考查范围广,内容庞杂,考生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其实有效的备考方法就是在真题中寻找高频考点,比如法律常识中的宪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几部基本的法律,以及每年新修订的法律,都是考查的重点,经济常识中的宏观经济以及历史文化常识中的文学著作等也都是考查的重点。
【例2】(湖南2014)关于我国公务员制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公务员不得辞去公职
B.我国公务员培训基地是党校
C.公务员对降职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D.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德、能、勤、绩、才
【解析】D。本题考查《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
【例3】(湖南2014)关于下列各组人物说法错误的是()。
A.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三贤”
B.颜回、曾子都属孔子七十二门徒
C.荀子及其弟子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D.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公车上书”的发起人
【解析】C。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侧重点是中国古代文化。
【例4】(湖南2014)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民法院调解好的离婚案件,可以不制作调解书
B.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益诉讼”的内容
C.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所在社区可推荐公民作为诉讼代理人
D.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传真的方式送达判决书
【解析】D。本题考查《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知识。
3.多看书、打牢基础
时间充裕的考生可以翻看从中学到大学公共课的课本,对曾经学过的内容进行温习;希望节省时间的考生可以仔细翻看本书中列出来的知识点,达到熟悉的程度。
4.重视解题方法
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无论复习得多么充分,考场上总能碰到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给人一种复习不复习都一样的感觉。其实不然,了解基本的知识,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很多问题是不难找出答案的。其中,两种重要的解题方法是推理和排除,推理的依据就是我们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如此,考生能够从已知推出未知,后很多看似很难的考题,通过简单推理就能够找出正确答案;对于选择题来说,排除法是很有效的方法,表述过于的选项一般是错误选项,但是应该记住的是此种排除法不是的,应用在难题。
【例5】(联考2010上)下列关于设立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的设定机关均应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进行评价
B.部门规章可以依法设定一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C.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依法设定一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D.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任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解析】C。以本题为例,可以采用排除与推理。首先看选项表述,A项中的“均应”与D项中的“一律”表述,排除。剩下B、C两项需要我们简单推理,B项说规章可以做什么,C项说行政法规可以做什么。行政法规效力高于规章,合理推断,规章可以做的,行政法规也可以做,就是说,如果B项是正确的,那么C项也是正确的,因为是单选题,所以B项是不正确的。
章政治章政治
2011—2014年湖南省考政治常识题量统计年份题量考点2014年0—2013年1哲学原理2012年4①创新社会管理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
③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
④“三农”政策2011年2①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变迁历程
②武装力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湖南省公务员考试对于政治常识的考查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查的形式主要是谚语、成语、俗语以及一些名言警句反映的哲学原理。中共党史这一块也是重点考查内容,包括历次重要会议的内容以及党组织、思想以及作风建设方面的措施,近几年不管是在湖南省考还是国考中,都有重点考查的趋势。时政问题在近两年湖南省考中考查较少,但是考生也应对此提起重视,因为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对国家大政方针、时事要闻等有比较灵敏的触觉。由于篇幅所限,本书仅精选了一些近期比较重要的时政要点。
更多资料考生可以登录湖南华图官网查看,网址是:http://hn.huatu.com/。
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唯物论
唯心
主义唯心主义是指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例如:“我思故我在”“万物皆备于我”“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观念等)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例如:老子认为“道”生万物;黑格尔的“观念”;朱熹的“理在事先”(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柏拉图的“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续表
唯物
主义唯物主义是指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例如:“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水是万物始基”;“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
例如:“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万物皆一,齐万物而归一”;“天不变,道亦不变”;“白马非马”;“存在”是,并无运动的余地,只有“存在”始终不动辩证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
【例1】(联考201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由于客观世界仍然存在着大量未知的领域和不解之谜,即便当今科学高度发展,还有人秉承唯心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
C.汉武帝首开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思想基础
D.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其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析】B。A项,显然正确;C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的政策,自此该政策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思想基础;D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其主题即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故本题应选B。
二、辩证法
(一)三大规律
规律相关概念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及例子量变与质变规律量变就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坚持渐进和变革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适度原则;要重视量的积累。
例如:“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续表
规律相关概念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及例子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所谓肯定是指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所谓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事物经过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道路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这就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正确对待前进和曲折。
例如:“冰—水—汽”;“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像说”;“团结—批评—团结”;“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近代唯物论辩证法的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括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和相互贯通,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性,包括矛盾无处不在和矛盾无时不有两方面。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相对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各有特点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没有脱离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脱离同一性的斗争性,即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与相对的关系。首先,二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一般不等于个性、个别,不同于相对;其次,二者是相互连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再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物极必反”
【例2】(湖南2013)《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解析】A。“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明的是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自然变化,这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事实上,事物的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跟时间推移没有必然的关系。条件达成,即使时间很短也会发生变化,条件未成,即使时间很长也不能发生变化,将事物变化简单地归因为时间推移,是一种错误的哲学观点。故选A。
(二)唯物辩证法的五大基本范畴
1.原因和结果——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
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或者一个过程引发另一个过程,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正确认识因果联系,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效利用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导我们达到对世界的有效改造。
例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本质和现象——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的关系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本质决定现象,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例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说明看待事物应该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门道”和“热闹”分别是现象和本质)
“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
3.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灭亡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的关系
必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性质或趋势。偶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的性质和趋势。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偶然性背后都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子:守株待兔。
4.可能性和现实性——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我们做工作要从现实出发。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分清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创造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使可能变成现实。
5.内容和形式——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和这些要素的结构与表现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的方式。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例子:东施效颦。
(三)联系的观点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原理方法论(意义)联系的普遍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同时要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和把握联系的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是客观的,并不表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例子: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直接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
唇亡齿寒——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时势造英雄——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主要联系、次要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坐井观天;三人齐心,其利断金;滴水不能行舟,独木不能成林;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风不起浪;接通电源,电灯发亮;虚心使人进步;侵略者侵略,被侵略者反抗——因果联系。
三、认识论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主体认识能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
认识论的方法论意义:要坚持实践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2.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指导实践的方向;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3.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
方法论意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原理,就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例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郑人买履”。
“百闻不如一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邓小平理论
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
(1)2000年春,在广东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在2001年7月1日建党80周年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2.“三个代表”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三个代表”指导思想的确立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五)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1)2003年8月,胡锦涛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明确使用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
(2)十六届三中全会,胡锦涛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完整表述。
(3)胡锦涛在200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4年3月全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工作会议等一系列讲话中,对科学发展观做了系统全面的阐发。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全面体现并进一步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
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
十八大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章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
(六)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的根本成就。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真理标准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文。由此,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
2.思想路线重新确立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式上发表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二)与时俱进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更明确地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三)求真务实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鲜明的精神实质。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本质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三个“有利于”
邓小平指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市场经济
1979年11月,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重要论断。
(四)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1月,邓小平考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起始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始点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非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初级的基本路线于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中共十七大做了补充: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行动纲领。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改革开放
1.改革破冰
1977年6月至1980年2月,万里在安徽省实行农村改革,率先突破人民公社体制,支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980年8月,设立我国批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
十八大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经济发展战略
1.三步走
邓小平提出: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新“三步走”
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第三步战略步骤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新“三步走”:(1)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3)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两个翻番”。
(五)区域发展战略
1.开发浦东
199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市开发和开放浦东新区。
2.西部大开发战略
(1)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西部,包含12个省区市,即:西北五省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五省区市,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还包括中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
(1)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
(2)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3)2007年8月,《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经国务院批复正式发布。
4.促进中部崛起战略
(1)2004年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出现了“促进中部崛起”的提法。
(2)2004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3)2005年3月6日,全国政协召开国家十部委(局)参加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案协商现场办理座谈会”,中部崛起由此“破题”。
(4)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5)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旨在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6)中部地区包含6省,即: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2010年,国务院明确武汉市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
(六)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我国的个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1995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所作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报告中次在中共的重大纲领性文献中对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发展观所做的明确表述。
(七)科教兴国战略
1988年,邓小平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次鲜明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生产力”。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次正式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八)关键抉择
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八荣八耻”的提出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时提出,“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二)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熟悉真题,模块系统复习
整合模块,真题强化训练
技巧融合,高质全真测评
书摘插图
书籍介绍
《华图•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14)》全面整合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的考查项目,采用华图独创的“模块教学法”,将全书分为五大模块。《华图•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14)》内容试图与同行业实际应用和最新进展保持基本一致,并力争少而精。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速度慢(395+)
- 全格式(97+)
- 四星好评(596+)
- 少量广告(451+)
- azw3(237+)
- 引人入胜(348+)
- 目录完整(111+)
- 值得购买(104+)
- 种类多(556+)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波: ( 2025-01-05 15:45:45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寿***芳: ( 2025-01-02 09:34:34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国***芳: ( 2024-12-25 06:24:44 )
五星好评
- 网友 冯***卉: ( 2025-01-01 10:58:09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薛***玉: ( 2025-01-09 08:26:05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郗***兰: ( 2025-01-03 12:03:13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宫***玉: ( 2025-01-05 15:10:24 )
我说完了。
- 网友 扈***洁: ( 2025-01-14 11:52:46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田***珊: ( 2025-01-05 17:59:26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陈***秋: ( 2025-01-06 10:56:15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融***华: ( 2025-01-15 16:59:13 )
下载速度还可以
喜欢"华图2015省考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附1680元名师领航系列面授课程+269元教材配套视频+99元网校代金券)"的人也看了
最新版·2012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历年真题及华图名师详解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T预售新版【2021蒋军虎考研英语二专项】2021高分作文高分翻译老蒋笔记+完形填空40篇 MBA MPA MPAcc管理类联考英语二满分写作范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双色图解焊接知识与技能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CPA应试指导全书.税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税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2021年数据结构考研复习指导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微波器件测量手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BIG SKINNY, THE(ISBN=9780345504043)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城市历史地区保护更新中的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中公教育2023中国工商银行招聘考试:冲关攻略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小莲藕看图写话 分类实战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钢琴即兴伴奏技术与应用实践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9787301226315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考点分级详解(2020)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萌萌2013年2月号下 9771005960132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3分